星期三, 10月 20, 2004

全球暖化 雪蓋面積20年減少50個台灣




中央社台北十九日電


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助研究員周佳,今天在一場演說中指出,全球暖化已經使得北半球雪蓋減少 150萬平方公里,面積約50個台灣那麼大,未來氣候的改變將成為事實,高緯度降雨增加,海平面也會上升15公分到75公分,偏暖的氣候造成異常天氣將經常發生。

周佳從電影「明日過後」所描述的現象,談及一萬一千年前發生在北大西洋海水變冷的「仙女木事件」(younger dryas event) ,數十年間降低約攝氏六度,這種現象持續1300年,隨後再逐漸回到正常的溫鹽環流現象。

周佳表示,根據大氣科學家的觀察和統計,由於溫室氣體中的二氧化碳不斷增加,過去十年已經增加到379ppmv ,而且二氧化碳存在於大氣中的生命週期長達50到 200年,以致從1860年到2000年間,地球平均溫度上升攝氏 0.6度,近百年間17個最暖年份出現在1983年以後,20世紀以來1998年最暖,其中又以歐洲和亞洲增溫最快。

暖化結果造成大氣水循環增加,北緯和南緯30度以上的中高緯度地區降雨增加,北半球雪蓋逐漸融化,20年來雪蓋面積減少 150萬平方公里,相當於約50個台灣的面積,而且從天山烏魯木齊河源 1號冰川不斷退縮的地面立體攝影可得知。

另外美國的颶風從50年代開始減少,但90年代開始增加,再根據去年發表在自然 (NATURE)期刊上的文章顯示,生物每10年往極區移動 6公里,春天每10年提早2 天到達,若按照地球未來 100年平均升高攝氏 1.5度到 6度的情形,升溫速度達十倍,春天將每10年提早20天到來,動物冬眠的情形也會改變。

周佳說,環境變遷中心利用氣候模式模擬地球系統,未來百年,全球暖化時陸地升溫比海洋快,愈高緯度降雨增加愈多,低緯度降雨可能減少,內陸會愈來愈乾燥,而台灣剛好位在中間,所以降雨情形還要觀察;另外海平面也會跟著上升約15公分到75公分,位於印度洋由1190個島組成的馬爾地夫,可能 80%的國土都低於 1公尺。

周佳強調,氣候的改變將成為事實,偏暖氣候所造成的異常天氣將經常發生,所以為了減緩暖化,最需要立刻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和氣膠等污染物質的排放,而且對氣候變遷的研究要增加,才能及早因應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