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, 10月 24, 2005

B肝 9成亞洲人認知不足

【記者陳家傑/香港報導】

B型肝炎是亞洲許多國家共同頭痛的問題。日前在香港舉行的一項B型肝炎國際研討中,一篇亞洲十國B肝大調查顯示,亞洲各國對B型肝炎普遍認知不足,僅約有一成人知道B型肝炎。

這項調查發現三個迷思,首先,患者對慢性B型肝炎瞭解不足。即使是在罹病多年後,仍然有很多患者表示,他們對該病瞭解有限。很多患者相信,慢性B型肝炎是可以治癒的病,但這是不切實際的期待。

其次,患者並未參與疾病管理,反而事事依賴醫師。雖然大部分受試者說,他們相當滿意自己接受的醫療照護,但大部分的人都說,自己並沒有參與治療決策。

在所有10個國家受試者中,大部分患者都表示,他們對於這個疾病所知不多。只有13%受試者說,他們對慢性B型肝炎「相當瞭解」或者至少有「一般程度瞭解」。

調查還發現,大眾對慢性B型肝炎警覺性極低,且患者對該疾病瞭解依然不足。韓國患者在調查中說,對於這個疾病所知不多,且不知道B肝有這麼嚴重。台灣方面患者說,對這方面完全一無所知。

對大部分人來說,慢性B型肝炎診斷,讓他們非常震驚。台灣患者說,因為想要捐血接受篩檢時,才發現自己罹病。韓國患者說,因為公司規定,去做身體檢查時,才發現有B型肝炎。

在整個亞太地區中,有38%的人,是透過血液檢查診斷罹病,但在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印尼和泰國,因為血液檢查而發現自己罹病患者卻達六成。患者多未能感受疾病嚴重性,認為只要遵照醫師指示持續服藥,病況就會穩定。

調查中發現,患者多不知道病毒傳染途徑。台灣受訪者說,不確定自己得病原因,但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實。南韓受訪者則說,不確定自己如何罹病,也不想思考這個問題。

【2005/10/24 聯合晚報】 @ http://udn.com

星期五, 10月 14, 2005

台灣人 超會忍痛

【記者李樹人/台北報導】

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10月17日定為「全球抗痛日」,台灣疼痛醫學會今天舉行記者會,提醒台灣民眾正視疼痛、勇敢說出自己的痛,並開始推動「疼痛」為呼吸、血壓、心跳、脈搏以外的第五大生命徵象。

台灣人很會忍痛!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最新統計發現,我國與美、日兩國癌症死亡率相當,但美國、日本的鴉片類止痛藥的平均使用量卻分別為台灣的18.5和3.2倍。

疼痛醫學會常務理事、台大醫院麻醉科主任孫維仁表示,三國時代關羽一邊看春秋、一邊刮骨療傷的神勇事蹟,讓許多人都有「能忍痛,才算真英雄」的錯誤觀念。

另外,許多民眾誤以為使用止痛藥很容易成癮,一聽到醫師開嗎啡或是鴉片類的止痛貼片,就退避三舍,還反問醫師怎可以拿毒品給病人吃。

孫維仁表示,門診就曾經收治盲腸炎患者,明明已經痛了好幾天,疼痛指數應該達到七、八分,但還是強忍著,直到痛到差點暈過去,家屬才發現異狀,趕緊送至急診室,險些變成致命的腹膜炎。

因此,台灣疼痛醫學會著手推動疼痛為第五生命徵象的觀念,不僅是要教導民眾如何說痛,並希望其他科醫師也能了解各級止痛藥的使用方式,依照病人的疼痛程度給予最適合的藥物。

孫維仁強調,與其他生命徵象相較,疼痛感是無法靠儀器測量,必須依靠病人主觀的描述,因此醫護人員應該要主動的詢問病人會不會痛,並且評估目前的用藥是否適當,才能給予正確的止痛藥物與劑量。

【2005/10/14 聯合晚報】 @ http://udn.com

香港生育率為全球最低 專家擔憂人口老化

中央社香港十四日電

香港生育率創全球最低紀錄,聯合國人口基金(UNFPA)最新報告預測,今年香港總和生育率(每名女性一生所生的平均嬰兒數目)為零點九五人,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地區。

學者指出,香港面臨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,按目前生育率推算,二十年後兩成半人口為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。

UNFPA發表二○○五全球人口現況報告書,香港生育率為全球最低,男女平均壽命則名列全球第一和第二位,分別是七十八點九歲和八十四點九歲,而全球男女平均壽命為六十三點七歲和六十八點二歲。

報告指出,今年全球平均生育率為二點六人,全球人口總數逾六十四億人,當中約十二億人居於已發展國家;到二○五○年全球人口將突破九十億,現在人口達十三億一千多萬的中國,屆時將被印度趕上。據估計,印度屆時的人口將增至十五億九千多萬人。

本地學者表示,若撇除母親不是港人的因素,香港生育率跌至零點七六人,屬極低水平。因為愈來愈多港人遲婚,婚後又大多選擇只生一個小孩,是造成低生育率的主要原因。

他預期,若生育率持續低,二十年後每四名港人便有一人是六十五歲或以上的非勞動人口,人口不斷老化將減慢經濟活動,使整體醫療開支大幅上升。

【2005/10/14 中央社】 @ http://udn.com